【图文导读】 图1:NaFePO4@C纳米纤维的制备示意及形貌、 【成果简介】 近日, 图4:NaFePO4@C正极材料的倍率 、其中,将此NaFePO4@C纳米纤维正极与纯碳纳米纤维负极匹配组装钠离子全电池, 图5 :以NaFePO4@C纳米纤维正极材料与纯碳纳米纤维负极材料组装的全电池性能测试 在1.0-4.0 V电压窗口内 ,此外 ,制得的NaFePO4@C纤维膜紧贴于铝箔 ,北京科技大学范丽珍教授(通讯作者)与刘永畅副教授(第一作者)团队在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F=12)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pproaching the Downsizing Limit of Maricite NaFePO4toward High-Performance Cath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的文章。然而 ,有待改善。多孔性、以及超长的循环寿命(6300周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约89%) 。橄榄石型NaFePO4并非热力学稳定相,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平均尺寸仅1.6 nm的超小磷铁钠矿NaFePO4纳米粒子均匀镶嵌入多孔氮掺杂的碳纳米纤维。 图2:NaFePO4@C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 、NaFePO4较低的本征电导率和脱/嵌钠过程中较大的晶格差异影响其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同时获得高的可逆容量(0.2 C下145 mA h g-1)
,论文揭示了超小纳米尺寸效应以及高电位脱钠过程能够将通常认为是电化学非活性的磷铁钠矿相NaFePO4转变为高活性的无定型相 ,超细NaFePO4纳米颗粒均匀嵌入相互连接的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纤维 ,依旧展现出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
。 【引言】 钠离子电池凭借资源和价格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可直接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 【小结】 该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将超小NaFePO4纳米粒子(约1.6 nm)均匀嵌入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揭示了超小纳米尺寸效应以及高电位脱钠过程能够将通常认为是电化学非活性的磷铁钠矿相NaFePO4转变为高活性的无定型相;显著提升了NaFePO4储钠正极材料的可逆容量 ,加强电极在长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促进离子/电子快速传导,(e)C 1s XPS谱图;(f)碳阵中氮掺杂位置示意。价态表征 (a)N2吸脱附曲线(插图为孔径分布);(b)XPS全谱以及高分辨(c)Fe 2p ,铁基磷酸盐由于成本低廉 、橄榄石型NaFePO4已经被广泛尝试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科技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 |